【重振攸县雄风 政协委员在行动】做强水稻制种产业 生产效益和基础设施需提高
2023-07-19 15:29:04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文维 | 作者:刘志刚 刘建飞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993

水稻制种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、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业的“芯片”,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。为充分发挥攸县制种大县优势,科学规划,优化布局,促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,带动全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,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出了关于《做强水稻制种 助力乡村振兴》的提案,进一步推动攸县由种业大县向种业强县转变。

火热的七月,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,在丫江桥镇华裕村的水稻制种基地,秧苗随风拂动,一眼望去郁郁葱葱,县政协委员孙琪赶到水稻制种大户朱辉敬的基地里查看,了解水稻制种产业情况。

县政协委员孙琪:“你现在总共制种多少面积?”  

制种大户朱辉敬:“我现在总共制种面积有300亩,估计一亩可产500多斤,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经常下来指导技术。”

朱辉敬今年制种面积有300亩,大部分是秋制种,秧苗长势正好,预计会迎来一个丰收的金秋。但想起一个多月前插秧时的人手不够,多少还是让他对明年增加制种面积感到担忧。

制种大户朱辉敬:“做事请人不到,做不赢,又不能耽误季节,还是要实行全程机械化就好,有时还怕灾情,没有保障。”

攸县地处湖南东南部,位于罗霄山脉优势生态制种区域,极大部分属丘岗区,有良好的自然隔离条件,同时光照充足,热量丰富,雨水充沛。地理区位优势及自然生态条件适宜杂交水稻良种的繁育,适合水稻制种产业发展,先后几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大县。全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保持在4万亩左右,2023年生产面积达5.22万亩。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,在制种生产效益和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的空间。

县政协委员孙琪:“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我县水稻制种产业还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,比如专项投入不够导致产业基础难扎牢、整体水平不高导致产业链条难拉长、配套政策不全导致各类风险难抵御、专业人才不足导致技术服务难跟上等等。”

从2005年起,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几乎都对种子或种业提出了发展要求,从强调良种推广,到生物育种工程,再到种业安全问题,一步步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。攸县的水稻制种,在历届县委、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长期努力下,也经历了从小到大、由弱到强的过程,逐步成为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。

县政协委员孙琪:“为促进我县水稻制种产业持续、健康、长远发展,我们特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,一是要加强规划引导,夯实产业根基;二是要加强资源整合,助推产业升级;三是要加强综合服务,增添产业后劲;四是要加强政策扶持,降低产业风险。”


一审:刘洁琼丨二审:蔡晓雅丨三审:刘峰

监制:吴辉兵

责编:文维

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攸县新闻
成长ABC
攸视频
直播视频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